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2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581篇
系统科学   402篇
丛书文集   359篇
教育与普及   19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92篇
综合类   14560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713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741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西藏20个不同类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属种分析鉴定,共发现10科27属212种硅藻,以喜碱性硅藻为主.其中相对优势属为Navicula(17.5%),Nitzschia(10.8%),Cymbella(8.5%),Fragilaria(8.5%),Gomphonema(7.1%),Pinnularia(6.1%);相对优势种为Denticula elegans,Fragilaria pinnata,Nitzschia denticula,其次为Navicula cincta var.leptocephala,Fragilaria leptostauron var.martyi,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研究表明:盐度指标T DS,SC,ρ(Mg2+),ρ(Mg2+)/ρ(Ca2+),ρ(CO2-3+HCO-3)和碱度是藏北湖泊硅藻分布的主控因素,pH值对硅藻种属组合特征也有明显控制作用.Denticula elegans可在电导率为3.98 mS/cm的环境中良好生长;Nitzschia denticula在西藏地区对pH的最高适应值达10.56;Fragilaria pinnata最优生长环境pH值为8.68,电导率为0.30 mS/cm;Fragilaria leptostauron var.martyi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可在SC最高达3.98 mS/cm的环境中生长;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在西藏地区最适生长环境SC为0.48 mS/cm,pH值为10.26;微咸水种Amphora veneta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在盐度为345 mg/L的环境中大量生长;Opephora martyi的大量生长可能指示了营养良好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72.
研究分析了热氧化钝化,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以及碘酒钝化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稳定性,通过WT-2000少子寿命测试仪对采用这三种钝化工艺的单晶硅片,多晶硅片以及物理提纯硅片在暗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的少子寿命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效果以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碘酒钝化效果好,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和热氧化钝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3.
带形状参数的有理样条曲线在插值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约束曲线的形状.基于有理三次曲线,构造了带形状参数的有理混合函数,进而构造了一种带形状参数的有理曲面片.所构造的有理曲面片不仅具有双三次Coons曲面片的良好性质,而且带有自由参数,在边界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控自由参数实现曲面片内部形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4.
2010年12月—2012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的水域、农田、蔬菜地和树林4类生境进行鸟类调查,分析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能为其毗邻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补充基础数据.共记录到鸟类14目36科9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各1种和5种,优势种为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喜鹊Pica pica和斑头雁Anser indicus.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鸟类数量在水域和农田生境中冬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而在蔬菜地和树林生境中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鸟类种数在水域生境中冬季显著高于春季,而在蔬菜地、树林和农田生境中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国家级保护鸟类(Ⅰ级和Ⅱ级)数量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而种类冬季显著高于春季.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生境之间冬季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差异显著,而春季无显著差异.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应该优先实施鸟类保护的生境是水域和农田、季节为冬季.  相似文献   
75.
利用浸渍法,以K2WO4为活性组分,研究了不同载体制得W基催化剂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采用BET和化学吸附法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孔结构特征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催化剂于甲醇-硫化氢体系进行催化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体对制得W基催化剂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γ-Al2O3为载体,活性组分K2WO4负载质量分数6%时,制得K2WO4(6%)/γ-Al2O3催化剂表面弱碱量较大、比表面积为215.412 m2·g-1、孔容最大为0.6345 cm3·g-1、CH3SH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最大,90.12%和72.65%。  相似文献   
76.
以窄分布十二醇聚氧乙烯(2)醚 (AEO2)为原料经羧甲基化法合成了窄分布十二醇醚(2)羧酸钠盐(AE2C),经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温度、投料比及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探讨,得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AEO2):n(ClCH2COOH):n(NaOH)=1:1.1:2.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h.经分离提纯后对产品进行红外结构表征和活性含量测定,并对其表面张力、泡沫性、润湿性、乳化性、钙皂分散力和去污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EC阴离子活性含量为 87.38%, CMC为 0.41 mmol/L,最低表面张力为 25.4 mN/m,泡沫性(0.1% 溶液)83ml、润湿性(0.1% 溶液)5.1s、乳化性(液体石蜡)131.8s、钙皂分散力LSDP 16和去污力(0.25% 溶液)47.2%.  相似文献   
77.
从剩余活性污泥中提取及分解蛋白质是有效减少污泥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径.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分解蛋白质,分析了体系p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用量、液固比对蛋白质分解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蛋白质分解条件.结果表明:以蛋白质分解率为响应值,经实验后最终确定最优条件为:pH为7.0,液固比4.0:1.0,酶解时间为4.0h,酶解温度为58.0℃,酶用量(E:S)为3.0%,分解率达53.29%,接近响应面模型所预测的分解率.  相似文献   
78.
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水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混合体系中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约为20 nm.用FALEX-6型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2%时就能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摩擦系数下降至最低值,但当进一步增加浓度至1.0%时,摩擦系数开始有较大的增加趋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磨斑直径(WSD)为最小值,抗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9.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0.
晋西北黄土区不同植被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为背景,对当地有代表性的植被(乔木类小叶杨林、灌木类沙棘林和柠条、油松-小叶杨混交地及撂荒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对5种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垂直分布特征及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6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不同类型植被的平均土壤水分含量高低依次为撂荒地油松-小叶杨混交林沙棘林柠条小叶杨,且总体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恒定的变化趋势;其中乔、灌木的土壤水分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50 cm~220 cm之间,而撂荒地在320 cm处出现最大值,5种植被类型的最小值大都出现在0~20 cm的表层土壤。最后,根据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分布分层的定量分析,将土壤剖面划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 cm~200 cm)、次活跃层(200 cm~300 cm)和相对稳定层(300 cm~600cm)。因此,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在进行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依据因地适宜原则,实行乔-草或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